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於一九八七成立,除了接觸部份九龍區與新界區露宿者外,本會亦於深水埗與長沙灣區接觸超過700戶住在惡劣居所的人士。隨著香港的經濟與政策變化,基層人士的住屋困境似乎沒有得到明顯改善。跟據本會臨時宿舍之工作參考,6星期臨時性及半年短期性的住宿安排根本未能使求助者日後應付市場上高昂的租金;而且求助對象更被擴大至單親家庭的支援上。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
- 搬出宿舍的住客未能應付市場租金而容易再露宿
- 宿舍住客需要更多時間住宿,減低了臨時與短期宿舍的流量
- 製造了一批不斷向地區社會服務求助住屋轉介的情況
就紓緩市民住屋困難的短中期措施,本會向政府提出以下三個建議:
以市區重建中閒置的單位作短中期的過渡性住屋用途

社工何偉圻表示6星期臨時性及半年短期性的住宿安排根本未能使求助者日後應付市場上高昂的租金
參考本會早年承租一幢由土地發展公司收購的唐樓物業單位之例子,由於政府未能全數收購所有單位令重建閣置,大部份舊單位因此閒置。本會初期向私人慈善基金會申請修葺及改裝房間的經費,以此物業單位為無家者提供緊急住宿支援。現時該幢唐樓提供 42 個宿位,主要協助單身女士/單親婦女及子女,已運作了4年時間,上年度受惠服務的總人數達 92 人。本會建議政府考慮釋出在市區重建計劃中閣置的舊單位,作短中期的過渡性住屋用途。
支援民間的「良心業主」提供物業


政府可考慮向民間良心業主作出稅務優惠與維修津貼,使有關機構以低於市價承租閒置或待租的住宅單位。現時本會與民間良心業主合作提供兩個單位,合共 18 宿位,分別有 11 位單身人士與 3 個單親家庭受惠。單位以綜援的租金津貼分租—單身人士($1810)或單親家庭(2人家庭:$3640),租約期2-3年,提供較長租約的住宿單位,令租戶有更多時間儲錢,預備重投私人住宅租務市場。期望政府可帶頭支援鼓勵未來有更多良心業主提供廉租單位。
資助民間團體作「包租中介」角色


鼓勵政府資助民間團體作「包租」角色,有關團體需要負責處理租務事宜,及承擔單位內部設施及營運的管理工作,讓沒有時間打理物業的業主安心。目前新界區有一位熱心教友願意以低於市價出租閒置住宅單位給有需要的人,單位由一間教會在營運,物業有9個獨立房間供24人使用。本會會定時向教會提供物業管理及社會服務的培訓及支援。目前本會與教會的合作仍在試驗階段,發展至今年總受惠人數達 46 人。 由於香港的社會地產中介行業仍處於初階的發展,提供住宿的社企及或社會服務機構只能獨力推廣業務,因此發展規模遠遠落;相反,本會期望透過立法,政府可資助認可機構以低於市價包租及管理個人業主或公司所提供的出租單位,同時透過稅務優惠及家居維修津貼吸引業主以低於市價及較長租約出租單位給社會地產中介。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