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ia (陳文珊) 高級外展主任

香港中文大學尤努斯社會事業中心聯同六間非政府機構包括: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救世軍、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聖雅各福群會、同路舍及Mercy HK於2021年10月26日公布「全港無家者人口統計調查2021」結果。是次研究顯示,2021年全港無家者人數為1,532人,兩年間無家者的增長為18.1%。其中約有六成半(64.2%,983人)為露宿者,一成半無家者(13.5%,207人)是新冠疫情下臨時居住於賓館的租客,另外有約兩成多無家者(22.3%,342人) 為居住於非政府機構宿舍。

調查於2021年7月9日至7月10日凌晨3時進行,由超過300名來自19所大專院校學生及六間服務機構義工協作,全港分為80隊義工訪問隊,訪問的對象包括在街上及公眾地方的露宿者,居住在宿舍舍友,以及臨時居住在賓館的無家者。

疫情持續,經濟未明朗,失業情況仍未有改善,令無家者數量上升,其中女性無家者的人數及比率出現明顯上升,佔無家者16.1%。受訪無家者的露宿期位數為18個月(超1年半),其中過半數露宿者露宿期超過2年。過去露宿者資助宿位住宿期一般只得半年,但私人市場租金仍然高企,我們期望政府能延長住宿期至2年,讓無家者有足夠時間穩定收入來源,脫離露宿生活。

早前政府大幅加推過數千戶過渡性房屋,一般為家庭而設,一人單位較少。露宿者多屬單身人士,若政府推行過渡性房屋的同時,能預留一定比例給無家者,讓較有工作能力的無家者能透過此房屋措施解決住宿問題。

此外,研究資料顯示,現時本港並沒有法例或政策保障無家者的基本權益。近年政府的行政手段積極驅趕無家者,包括圍封及清理天橋底、晚上關閉球場或看台、黃昏時間於公園灑臭粉、甚至於清場時丟棄無家者個人物品等。此等「驅趕政策」令受影響的無家者走到更隱蔽的地方,大大增添了服務機構發現及接觸他們的難度,未能提供及時支援服務。我們建議成立由政府及地區團體組成的工作小組,具體探討無家者問題,逐步落實無家者友善政策,保障無家者的基本權益。

露宿者露宿原因非單一性,他們面對不同程度的困難。在這片經濟體系相對成熟的土地,相信我們能為無家者做的還有很多,懇切期望政府能正面回應無家者有關住屋、福利和工作等等的基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