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彭慧雅

Alice是協會的板房義工,自2011年12月開始投入外展探訪,主要探訪居於深水埗及土瓜灣的板房居民,究竟是什麼吸引她成為協會的義工?

問:為何會選擇成為協會的義工?

答:是源於上帝給我的感動。信主一段時間後,每當我在街上遇到那些無家者時,心裡便想去關心及支持他們,願他們得著最寶貴的主耶穌。於是便嘗試於網上尋找一些服侍基層的機構。偶然發現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的網址,經初

步了解後便與他們聯絡。適逢協會舉辦義工訓練班,在完成訓練後便正式成為協會義工。

問:有什麼推動您持續去做義工?

答: 一方面是在探訪的過程中,見證天父的信實和恩典!祂用不同的境況、人

物、問題等等,讓我們和無家者朋友一起經歷祂的實在。另一方面覺得他們的處境很困難,極需要人去關心及支援。

記得曾探訪一個居於天台屋的家庭,一個連房也不足一百呎的地方裡,住了一家六口。爸爸於快餐店工作,常常工作十多小時,因身有傷患,以致經常開工不足,家庭收入極不穩定,足襟見肘;母親要照顧四名子女,最大的正在讀小學,最小的那個讀幼稚園。母親和孩子們只睡在一張碌架床,家人在下隔床邊加一塊木板,那就是最小的那個安睡的地方。每逢下雨,屋頂便會漏水。有一次這位母親受不了窘境,一時衝動想跳樓自殺,幸有教會姊妹及時打電話找她,她冷靜下來後便打消了自殺的念頭。因此,持續的探訪及關心是非常重要,加上協會亦與土瓜灣區的教會合作探訪,這樣能夠更緊密去探訪及更快去支援這些家庭。

問:過去探訪裡曾否有一些深刻的事情?

答:在熱天是木蝨肆虐的時間,牠們會在木板、牆壁、床舖和衣物中大量繁殖,咬得人們又痕又癢;而且板房多數沒有窗,加上夏天的時候天氣太熱,在極悶熱又多蝨咬的環境下,有些人只好走到街上睡覺。看到雖然生活難耐但街

坊們仍然努力掙扎求存!

另外,認識一位居於天台屋的單親母親,獨力撫養兩個分別升中一及小一的

女兒。這位母親並沒有因生活困逼而自怨自艾。相反,自信了耶穌之後,這位母親積極投入去教會幫忙做義工,過程中體會到婦女原來可以好有韌力。

其實貧窮人都想自力更新,並非每一個都想依賴政府或他人的幫助為生。但

由於生活窘迫,他們很多時候都處於負面及無盼望的境況中,所以教會及協

會不離不棄十分重要。這不單為他們提供較好的網絡支援,更讓他們經歷

上帝那份無條件的愛,重拾生命的盼望。

問:做了一段時間義工,你最深的體會是什麼?

答:明白到要服侍無家者朋友一點也不易,在過程中需要透過不住的禱告,求上帝帶領我們,並按神的心意去行,這樣才能完成祂所託付給我們的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