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y (李善珩) 外展主任

『不,若萬物皆有裂縫,光必會透入,1.5公尺的社交距離間,或許會折射出彩虹。』

節錄於『2021年貧窮人的台北』網上展覽

這兩年,疫情蔓延到城市每一個角落,在服侍基層的過程中,協會相信彼此結連和支持是非常重要。去年九月,協會有幸能夠參與由台灣「向貧窮者學習行動聯盟」主辦和多個當地組織協辦的網上導賞展覽 –『2021年貧窮人的台北』。即使展覽是在網上舉行,但在過程中,兩地的同工確實能夠彼此交流、打氣並鼓勵。

貧窮人的支援網絡

來自台北的導賞員「剛勇」向我們分享台灣萬華區在疫情開始時被台灣當地視為疫區,而當區也有很多邊緣群體例如無家者、獨居長者和基層市民聚居。還記得剛勇分享當時很多自發組織成立並交織出一個貧窮人的支援網絡。在線上,不同的非牟利機構和團體跨組織成立了一個社福平台,把不同的資訊傳播到不同的群體,他們也在社交媒體建立平台讓市民能夠透過藝術分享自己的心情。在線下,不同的萬華區居民自行組織送飯盒隊伍,以支援因受到日常飯餐服務影響的獨居長者,並為醫護人員打氣,確實是百花齊放。這些片段都讓協會的同工想起疫情期間不同社區夥伴與我們一起編織支援貧窮人的網絡,例如不同的教會群體親自探訪無家者或開放教會派發飯劵給予板房居民;地區書店開放地方讓失業的居民能夠在書店成為小幫手並獲得一些津貼。雖然港台兩地的文化和需要都不同,但這些令人感動的自發行動卻好像告訴我們,在看似越趨碎片化及割裂的城市中,人與人的連結卻沒有熄滅並需要繼續點燃。

共同的掙扎、學習和喜悅

在導賞分享會中,兩地的同工也分享了不少與基層同行的苦與樂,其中最大的共鳴是如何在疫情期間面對是否應該維持服務的掙扎。在分享會中我們聽到萬華區的組織者在全城封城時如何繼續堅持探訪,穿上全副保護衣,合力扛著數公斤的物資探訪不同的無家者。這也讓協會同工想起當日政府宣布全香港的餐廳要在10時關閉,同工和義工們自行組織小隊到香港不同的24小時快餐店並探訪支援在那裡休息的無家者的情景。但令我們感動的是當我們決定繼續堅持與基層同行的時候,兩地的同工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台灣的組織者收到一些來自市民送來的咖啡和面膜,鼓勵組織者好好地照顧自己。而香港的同工們也在疫情中收到不少捐款和打氣。但最令我們感動的還是社區裡的轉化和彼此的互助。在這段日子,彷彿整個世界都是一個共同體,在時光時暗,時喜時悲的日子中,但願我們也記得世界的不同角落中,也有人共同擁抱著一種信仰:在狹縫中成為一點光的堅持。


https://2021.wotp.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