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有永 實習社工
我在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實習大約四個多月了,我覺得在這裡實習是很真實和難得的。因為在我實習之前已經看過一些關於板間房的新聞及報導,其中最深刻的是夏天板間房的室溫可以高達攝氏四十多度。可是,當時我想像不到室內四十多度是有多辛苦。直至我在協會出隊探訪,雖然當時是晚間,但室內溫度卻已高達三十多度,可想而知在中午時的室溫有多高。這正是親身體驗比單靠接收資訊來得真實。而且,我發現有信仰背景與没有信仰背景的機構之間的分別:没有信仰背景的機構對服務使用者心靈的關顧比較少,提供福利的服務則比較多;但在有信仰背景的機構卻較著重於心靈上的健康,認為心靈上有了健康便可以解決到很多問題,而不需要太多的福利提供。當然不是没有福利提供,而是視滿足心靈需要比福利上的提供更為重要。以上兩點是我在實習中的體會及得著。
廖偉康 實習社工
我是以實習社工的身份到協會進行實習,並與無家者接觸。在這之前,我認為提供社會福利、給予生活的必需品是對無家者的最大支援。但是經過一星期兩次的探訪行動和平日與他們的接觸,發現無家者需要的不止單是物質上的支援,更需要的是有一對耳朵,聆聽他們心裡的控傾訴和生命的故事。只要細心聆聽,你會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故事。當中讓我明白到人活著不單是依靠食物,還要給生命賦予一種意義、尋找生命的確據。這樣才不至於成為一個只會呼吸的「驅殼」:終日怨天尤人或自怨自艾。在協會實習的日子裡,我學到的不僅是如何舉辦小組、活動,而是藉著無家者的經歷,學習在困境中該如何自處、又該如何看待人生路上的「高山」、「低谷」。他們看似一無所有,但是他們的經歷卻是無價。我們可以做的是讓他們能夠欣賞自己的過去,學習尋找生命的意義。在幫助他們的同時,我也在學習。而協會既能關注無家者的生活所需,也能關顧他們的生命成長,為眾多無家者帶來了不少快樂。期望藉著眾同工、義工的努力和基督的恩典,能讓更多無家者一同感受到這種「快樂」。
唐以行 露宿外展義工
執筆之際正夕八號風球,心中不免掂掛一群餐風飲露的老友記,毅然走到超市買了幾盒飲料就去探望他們。這是基於一份情,也是建立在一份份的關係。回想起三年前完成高考後應師兄邀請到協會做義工的情境,不論是協會的同工、隊工或是老友記們都不認識我,甚至領隊師父秋哥在忘記我的名字之下隨便贈了「大頭B」一名予我! 在這三年間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掙扎、無奈、迷失、眼淚,當然亦有歡笑、驚喜,付出了的是時間,但換來的是真實的情。現在每當老友們當我兒子般叫我「阿B」時,心裏總會湧出一股暖意,因為這是一份對我的接納和愛。也許服侍沒有即時的果效,但我深信上帝必定會透過這些已建立的關係,讓我們見證老友們從零到零點一的更新改變。感謝上帝容許我在此服侍、學習,並且經歷祂豐富的愛,同時,我也要不斷被更新改變呢!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