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儀 副總幹事

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詩65:11)

在聖經裡,「7」這個數字代表完全,而我剛好在協會事奉了七年,即將要與外子移居加拿大,開展新的生活。七年間,感受著神的恩典,經歷了神的同在;明白了自己的渺小、有限,體會到神的創意、無限及憐憫。個人生命浸潤在愛和祝福裡,即使過程迂迴曲折。

1個呼召

當初,神在我心中安放了一個服侍貧窮的心,從幫助草根失業者找工作(認為有工作可以解決生活問題),到開辦基層家庭教育中心(讓知識改變命運),再到專門服侍新來港家庭教會(關心人的靈性需要)。神一步步讓我體驗各個破碎生命的苦況,細味身處基督裡的自由。記得第一次面試結束時,同工送我一本協會見證集,回家細讀,眼淚簌簌而下。我看見無數軟弱的生命在深淵中呼喚著耶穌的拯救,既立體又透徹,既真實又赤裸。我感同身受。感謝神,讓我有機會開展協會的服侍,揭開了不一樣的信仰之旅,領略到服侍並非由上而下的施予,而貴乎與神、與人的同行。

同樣地,神呼召著具有同一心志的弟兄姊妹去服侍無家者,同心興旺福音。(我相信神對於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呼召,不一定都要去服侍基層。)義工無懼風雨、蝨患、酷熱,仍堅守崗位,永不言倦,他們的付出,成為事工寶貴的資源。

1種文化

協會推崇天國文化,那是一種天上的旨意、法則,運行於地上。很明顯,協會同工的關係勝似一家人,甚於一切。在組織架構上,有高低從屬;但在實際互動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大部分的決定都是領受了神的旨意。在二月份年度計劃的營會中,總結了7年的眾同工集體祈禱領受。而神所應允的大小事當中,許多都是我們「人心都未曾想過的」,更是超過人所能及的知識和經驗。比如神給予會址、中轉家住宿單位、泉源領牌照、事工發展方向等等,都是有雲火柱的引領。此外,同工更會彼此尊榮。當同工不適應某個職位時,我們極少會用公司管理方法予以辭退。若同工領受要繼續「湊」的話,我們就順服,反之,會先讓其嘗試其他職位,如果真的不合適,就會尋問神的指引,辭退是最後一步。

對於老友記,我們堅拒一次性的探訪。理念是:老友記不是動物園裡的猴子,沒有參觀的需要,也不想揭開對方膿腫的傷口就離開,更不想他們為了一份禮物、一個飯盒而編造故事,惹人同情。 他們就像所有人一樣,需要愛與尊重,需要家人的關懷。而且,神告訴我們,老友記是「禾青」,是最好的,叫我們學會用祂的眼光去看待,相信他們能轉化為領袖,所以協會一直聘用老友記作為義工隊長、同工和義工。事實上,當幾個原是無家者的長者完成了兩年的天國耆兵課程,穿上畢業袍,戴上四方帽時,眾同工都為此而興奮雀躍呢!

1個信念

協會、 豐收慈善基金都經歷過人事的變動,外界環境的陰霾或威嚇,但我們仍堅信神是協會的老闆,所有事工都屬於神,而不是某個人的榮辱。相信神作王,代表著我們要畏懼的是神而不是人,要按神的法則去處理一切。換言之,經驗、學識、權勢、人脈關係,諸如此類,均不能高於神的旨意,那就是出於神,我們默然不語的。

1 份堅持

對於服侍的對象,尤其是中轉家的婦女,儘管她們經歷了不少艱難困苦,仍然勇敢面對生活。有一位女士,她的丈夫本來對她呵護備至,寵愛有嘉,但就是不喜歡孩子。可是這女士懷孕了,丈夫就厭煩她,並跟她離婚。而孩子也因為早產而導致腦癱。但這女士沒有放棄自己的孩子,每天奔波去覆診,做治療,尋找名醫。她對孩子的愛不單讓孩子活得快樂,而且激勵了許多同工和義工傾力襄助。雖然孩子沒法復原為一個正常人,但母子兩人的生命卻成為榮耀神的寶貴見證。

事實上,老友記們都遇上了各種各樣的人生障礙。比如毒癮,他們多次矢志戒毒,但始終未能擺脫毒癮的桎梏。然而,他們能堅持下去,就是恩典。他們堅持,是因為身邊有些人在搖旗吶喊,在風雨裡不離不棄的守候著。這些人不嫌骯髒的給予關懷,甚至擁抱。即使對方是囚犯,這些人仍然抱著寛容的胸懷到監獄給予慰問,並為釋囚準備好溫暖的居所。若是舍友離宿了,又再回來,我們會預備好床鋪;又蹲在街上為需要幫助的人剪髮、剪指甲、洗傷口,並和他們一起進餐…

1份恩典

有機會服侍是神豐盛的恩典,在服侍中經歷神的信實、慈愛和預備。最近,中轉家中的單親媽媽抑鬱發作,產生了與兩個年幼女兒一同自殺的念頭。同工互相配合,一個做遊說工作,從晚上七點開始陪伴著對方,直至凌晨兩點入院;另一個同工則留在宿舍裡陪伴著兩個女兒,未婚的她每一小時起床一次,看看兩姊妹是否安睡;其他同工就負責尋找資源,以協助這個家庭。翌日清早,大家已安排好暫住的家庭,以及功輔班。更奇妙的是,大女兒一直想學琴,對於靠綜援過活的家庭,這是一個巨大的開支,媽媽很想省下錢來滿足女兒的願望。誰知道,當大女兒進入住宿的家庭後,看到三座琴,眼睛都發亮了。而接待的姊妹都願意教她彈琴。而神安排的時間也是最好的,因為姊妹下個星期就要到外地短宣。媽媽看到神的祝福後,整個人都放鬆下來了,不再執著,並表示最重要的是兩個女兒的福祉。她臉上又回復了光彩。

服侍者與被侍者同樣會經歷神的恩典。在這七年裡,協會讓我有許多嘗試、創新的機會。這對於害怕沉悶的我,確實是一種恩典。七年間,與不同界別的人士分享協會的異象與服侍,有些現在更成為了朋友。這豐富了我的生命。最近五年,我完成了社企和神學兩個碩士學位。這也是恩典。我一邊全職上班,一邊進修五個科目,同時又到教會及醫院進行臨床牧關實習。我最終能夠完成功課,沒有病倒,確實是蒙神的恩寵,是神應許「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的表現。人確實沒有什麼可誇。

1種愛

耶穌道成肉身,死在十架上,是一份犧牲的愛,為要恢復神與人,人與人,人與大地之間的關係。我記得有一位50多歲的男士,他有兩任妻子和兒女,卻因好賭而失去所有,最後更發現自己患了末期肺癌。當初,他不打算與家人和好。但他經過無數次祈禱,又受到義工們如家人般照顧後,他做了兩個大決定:一是受洗,二是照顧女兒。對一般人來說,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自己都未必能夠自理,又怎能照顧別人呢?他搬進了老人院,囑託院長每月留五百元生活費給女兒。也許,你會覺得五百元沒啥用。可是,對於一個從女兒出生以來都沒付過一分錢家用的父親,對於一個飲嗎啡都不能止痛的男人來說,這是他唯一可以給予女兒的禮物。而小六的女兒最終也原諒和接受了爸爸。在這弟兄安息兩三年之後,有一位女士打電話給我,問起他的去向。原來這女士是他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女兒,她和我談了好多他生前的事。女兒知道父親在人生最後階後受了許多苦,在電話筒邊飲泣。最後她表示想去拜祭這個拆散了家庭、輸掉了房子,以及發生了外遇的父親。聖經裡說:「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而這份愛源自於天父爸爸。

1個祝願

祝願協會眾同工、義工和老友記「親愛的弟兄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約翰三書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