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義工琪琪
入住恩福之家的婦女主要因著婚姻或家庭問題而導致無家可歸,我們往往偏向看到她們的苦,而採取需要為本(Need-based)的事工方向,試圖填補對方的無,婦女被看待為受助者,需要依賴他者的幫助。然而,當我們見到婦女們烹調出來的佳餚,巧手製作的手工藝品,我們看到神早已將不同的能力放在她們生命中,只是她們的潛能要被發掘,她們的能力要有被發展的平台。恩福之家在過往一年積極了解婦女的興趣,為她們提供發展能力的機會。
承上期通訊提到我來到家舍教授婦女們花藝,短短幾堂課完成後,很快便是她們發揮所學的機會。在過去的三個多月,她們接到十多束鮮花的訂單,並一一完成。由起初陪伴著她們製作花束,到後來放手讓她們自己去處理一切,見證著她們的進步,她們的技巧和經驗,也越來越成熟。早前,還邀請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花店老闆來教她們,舍友們都爭取機會,由選購鮮花的技巧到定價的標準,一一向老師請教,還將講解和示範的過程,全部記錄下來。看到她們漸漸的改變,由初時對自己能力抱有質疑,到現在能有自信地去檢視自己的作品,表達欣賞及不足,更積極地追求進步。
在協會的中秋晚宴上,為家舍的婦女感到驕傲,她們分別在三個項目中發揮所長,包括製作嘉賓襟花、表演讚美操及Ukulele小結他。除了為晚宴增添不少氣氛和色彩外,也肯定了她們的恩賜和能力!令我體會到在適當的訓練和努力下,每個人也可以完成他的夢想!
回想起當天與幾位舍友一起做襟花的過程,大家都讚賞自己或別人的製成品,開開心心的互相拍照留念,一起分享完工的喜悅!另一項目是讚美操,婦女們為著表演而一絲不苟的努力練習,讚美操不單令婦女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優美的舞姿也表現出她們的勇氣和自信。最後的項目是ukulele小結他的表演,在導師的指導下,由對音樂一竅不通,到上台表演兩首歌曲,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我聽到台下的歡呼聲和歌唱聲,尤其是恩福之家的朋友。在恩福之家的飯局中,她們用小結他為大家伴奏唱詩,我看到她們由從前被動的參與者,轉變為積極的貢獻者;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轉變為能夠去欣賞自己努力所作的成果,並展出自信的笑容。
同住的舍友是她們蛻變歷程的見證人,一位蛻變後的她在眾多舍友面前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並用溫柔但堅定的聲線說出:「現在,我相信我是有能力的。」身邊的舍友有些點著頭,有些展露著欣賞的目光,有些在認真地思考。雖然現時這些少數的婦女未能對我們的群體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但我相信這幾位婦女的改變,已成為希望的種子進到其他舍友的心,不再只看到自己少了半杯水,乃是發現自己仍然有半杯水,讓她們去思考自己的可能性。願有一天,她們的能力也能被發展。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