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大眾眼中的無家者是怎樣呢﹖我們邀請了「營光」社會實驗小組在沙田與街坊進行一個簡單的對談,聽聽現時街坊如何描述與他們擦身而過的無家者。
我們一共訪問了十六位市民,當中有年青人、父親及長者等。當問及他們覺得最舒適的睡覺地方時,所有受訪者都一致回答自己家中的床,原因有感到安心、整潔、寧靜及舒適。而對於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無家者的受訪者來說,他們對無家者有以下的理解。

    受訪者➀
    問: 你認為何謂無家者呢?
    答: 無家者即是無屋企返的人。
    問: 你認為他們(無家者)露宿的原因是甚麼?
    答: 因為他們不想取綜援,想自力更生。
    問: 如果現在邀請你體驗無家,睡在紙皮上,你願意嗎?
    答: 好啊!
    體驗後感受:好熱啊,不是很好受,而且擔心人身安全,驚會被人打劫。
    問: 你覺得無家者最需要甚麼?
    答: 家人的愛及物質上的支持。

    受訪者➁
    問: 你對無家者有甚麼印象呢?
    答: 好骯髒及不整齊。
    問: 你認為他們(無家者)露宿的原因是甚麼?
    答: 無錢。
    問: 你體驗完睡在街上之後有甚麼感受?
    答: 好熱、好不習慣和非常不舒服,可能屋企張床褥好睡好多。而且好尷尬,怕遇到熟人。

    受訪者➂
    問: 你對無家者有甚麼印象呢?
    答: 這個問題是他(無家者)自己本身,他們由小到大都無一個自我管束及改善自己生活條件的能力,缺乏自我照顧。這個可能是一種病態。但是亦可能因為社會沒有幫助,如果持續缺乏幫助,這個問題就會繼續惡化,人數會逐漸增多。

    受訪者➃
    問: 你對無家者有甚麼印象呢?
    答: 他們好慘及無人理,好像被社會遺忘了,社會甚至好像想清除他們。
    問: 為甚麼你覺得社會想清除他們?
    答: 可能是影響市容,因為連天橋底都不容許他們睡。
    問: 你認為他們露宿的原因是甚麼?
    答: 因為樓價好貴。
    問: 如果你變成一個無家者,你會有甚麼感受?
    答: 我會覺得萬念俱灰、沮喪、好像沒有希望⋯⋯因為公屋要排很久,而且物價很貴,連買個麵包都好貴,維持三餐溫飽都是一個問題,想要一個有瓦遮頭的地方都是一個奢望。因此會覺得好失落、好無助及缺乏歸屬感。


    由此看來,受訪者眼中的無家者都傾向負面印象,一班充滿缺乏和消極的群體。從他們的表達可知,他們抗拒自己落入這個無家的狀態,同時理解無家的成因涉及個人、家庭及社會。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FSXm–PE2A&w=560&h=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