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 資深外展義工

當初我抱著憐憫的心去關心一些弱勢社群,在偶然的機會接觸了露宿者,他們給我的印象除了是物質上的缺乏之外,他們是好得閒、無自尊、覺得自己無用、有頭髮邊個想做?痢等。在這些年來接觸過無數的老友記,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有吸毒的、精神有問題的、曾經坐牢的、作妓女的、被丈夫遺棄的、有異性傾向的、身體有病的、有工作而只欠一個安居之所的,究竟他們真正的缺乏是甚麼呢?我曾經認識一個老友記,他以前從事製衣的工作,因為製衣業在香港已經式微,再加上他自己的一些壞習慣,以致與家人的關係破裂,從此走上露宿的生涯。

認識他的初期, 他不太願意去接觸人,可能是個人的自尊問題,又或者是內向不懂得與人溝通,所以他經常都是獨來獨往,閒來看報紙或在公園看其他人在捉棋,但與他熟落之後,他都願意與我們分享他的過去,所以我們便成為了朋友一樣。

    記得有一次跟他慶祝生日的時候,我和丈夫只是弄了一些簡單的小菜,帶去與他一起享用,他說已經很開心,因為很久都沒有用碗和筷子去夾餸食飯,他覺得有家的感覺,原來我們以為一些習以為常的事,對一個老友記來說是何等的珍貴。生日當然會買蛋糕為他慶祝,但他最開心不是可以食蛋糕,而是可以唱生日歌吹蠟燭,然後許願的那一刻,他感覺到被重視,現在想起為他拍照時,他擺出那幅調皮的笑臉,依然歷歷在目。

    食物和居所當然對老友記很重要,但除此之外,他們缺乏的是一種愛的關係,他們與家人、與朋友,甚至與自己之間的關係。他們很需要我們的接納和支持,幫助他們去拾回自我的價值,甚至重新投入社會。曾經有一個老友記這樣對我說:「我唔係想要領取綜援,我甚麼都唔要,最想要的是一份工作,可以自力更生。」尊嚴對每一個人都很有價值,老友記也不例外,當我每次探訪他們的時候,都希望用愛心去聆聽他們的需要和感受,可能自己能夠為他們做到的不多,但最起碼能夠與他們建立一種友誼關係,多些關心和鼓勵他們,為他們付上愛心和時間,放低自己成為他們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