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雄峰 高級外展主任
我讀神學第一年就來協會實習,畢業後進入協會服侍,到今天離開轉眼已經二十多年,曾經在外展、宿舍、福音部等不同部門事奉。回顧這二十多年與老友記同行,我覺得服侍最重要是能 自我謙卑、實踐關顧、明白接納、亦親亦友、鼓勵引導。

自我謙卑
服侍無家者首先要自我謙卑,不要自以為救世者,也不要按內在假設預定他們會有某些行為或回應。曾經有一次,我探訪一位露宿的老友記,想通知替他找到了宿舍床位,誰知整個晚上都等不到他。後來找到他,不但一句感謝的話也沒有,而且態度很惡劣,好像有人幫助他是理所當然的。當時我心內很氣憤想要開口罵他,聖靈立即提醒我:「正正因為他是這樣的個性,才需要你們去幫助他!我那時候尋找你,你也是用這樣的態度回應我。」當時氣就立即消了。
實踐關顧
關顧是與老友記建立關係的橋樑,當我們的關顧能實際幫助到老友記時,我們就能與他們建立關係,當我們初次探訪老友記時,他們不知我們是誰,但當我們一個月、一季、一年、甚至數年恆常地探訪時,他們會清楚我們是真正關心他們,就會願意與我們建立關係。透過實踐關顧,包括長期的探訪關心、探病、協助申請福利事宜、搬屋、裝修、維修等等,都是和他們建立關係。

明白接納
老友記的性格和嗜好與成長的環境有很大關係,特別一些自少缺乏父母愛護的老友記,通常外在行為總是令人覺得難以相處,但當我們明白及接納他的性格,真心關顧他們時,他會體會到那一份愛,同樣也會尊重和關心我們。有些老友記本身有些壞習慣,當他們認識耶穌和經歷同工的關愛後會想改變、走一條正路,但如羅馬書7:18所說:「⋯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惡者也會攔阻他們走上正路,試探可能令他們一次又一次跌倒,感到挫敗,所以能夠明白他們的掙扎、接納他們的軟弱是很重要的,不離不棄繼續與他們同行,好讓他們能重新振作,有力再走前面的人生路。
亦親亦友

我們服侍的老友記大多是孤家寡人,可能是世上已經沒有任何親人,或是與親人斷絕來往。神安排我們像親人般陪伴在他們身邊,時常陪伴老友記去看病、選購傢俱、去銀行提款、一起飲茶,都有旁人問那些老友記:「那個是你的兒子嗎?」神真的很愛惜他們,雖然在世沒有親人,然而要叫我們成為他們的家人,使他們感到有情有愛。我們另外一個角色就是他們的朋友,當他們得到支援、生活和居住環境有所改善後,會重投社會,自力更生。但當他們在外面遇到困難時,很多時會主動聯絡和咨詢同工意見,彷彿就是他朋友,聆聽他們的故事。
鼓勵引導
對於信了主的老友記,我們需要牧養他們成為神的兒女、過聖潔的生活,行在神的心意中,當發現弟兄姊妹的生活行為不符聖經教導,我們需要勇於指正。曾經有一位弟兄,就是經過引導之後,回轉悔改,靈命不斷長進,後來更成為小組核心領袖,在不同的事工崗位中事奉。感謝神讓我能在協會服侍中學習愛,並使用老友記來建立更新我的生命,使我能謙卑,成為祂的代表,用愛與老友記同行!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