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何偉圻

拍攝:黃天祐   受訪者:歐運河、陳家洛

逢星期三的下午,有兩位男士也會埋首在廚房準備各種法寶:歌紙、涼茶、小禮物和單張。待一切都準備好後,他們就推著自家的流動車出發,通洲街公園的老友記一同聚會,風雨不改!

圻:      你可以先介紹自己,再簡介星期三的探訪會做甚麼,還有你負責的內容?

河:      大家好,我是義工歐運河(河),探訪隊每逢周三都在通洲街公開聚會,期望以信仰接觸來服侍無家者朋友。聚會內容包括街頭敬拜、禱告宣告神的同在、為隊工和老友記的需要代禱、及祝福整個街道,最後我們還會一同領聖餐,紀念主耶穌的救贖。

洛:      我是陳家洛(洛),主要負責在聚會中領敬拜。過去我也曾吸毒,因著我與老友記們有相同的背景,所以溝通時更有共嗚。我希望將信仰帶給他們,因為人的確不能改變他們甚麼,唯有神才能改變!回想已參與服侍兩年多,的確有很多體會和學習。

圻:      從「被服侍」到「服侍」,有何深刻之處?

洛:      記得當年我還在公園露宿時,忽然有一群義工來探訪我。起初我對這些探訪活動也很抗拒,但後來卻被他們恆常探訪打動,後來我就開始信耶穌了。現在我們風雨不改地出隊探訪,就是想藉此告訴老友記神沒有離棄他們,正如過去義工對我一樣。

圻:      角色的轉變與傳承確是一個很大的轉變!那運河當時接觸家洛時的感覺是怎樣,對他有甚麼期望嗎?

運河: 我們也有不足之處,但聖經就是提及要盡心盡性愛神愛人,這也強化了我服侍的心態。我體會到服侍並非為了依照自己的期望,而是在過程中學習跟從耶穌 ─ 服侍那些失落、瞎眼、瘸腿的。老友記生命總有起跌,我相信聖靈也會工作,人唯有倚靠神時才能得著改變。

有時雖然老友記未必即時明白我們所說的,但是透過我們的行動,他們總會漸漸明白。而當老友記開始融入信仰的群體,他們更會反過來關心義工、也會協助派餅或點名等工作,這是超乎我們所能預料,也是結連的重要性。

圻:    似乎整個過程也是神對自己內心的一個操練!家洛,你的心態又怎樣呢?服侍的歷程中有沒有失望呢?

家洛:  當然有啦!起初的心態很幼嫰,例如約老友記見面但對方遲了一小時,心裡自然會有很多責怪、失望的聲音!但是神提醒我知道有些地方需要在過程中成長。

圻:      那你們盼望看到老友記有甚麼改變?

河:      我希望他們可以恢復自尊,因為很多老友記都陷入自憐的境況。我曾經目到有一位通洲街的老友記,他竟在聚會過程中在花槽旁邊如廁!他的街友即時大喊:「你當自己是甚麼呀?」我當時心裡覺得難過,心裡感到悲傷,我盼望他們能夠重拾尊嚴,認知和恢復自己是人、重建人生的規律。

洛:      我盼望他們能夠感受到神的愛,感受到被尊重,能夠尋回自尊。其實我甚麼都不懂,但過去因為被邀請在聚會中帶敬拜,嘗試勇敢站出來,在過程中學習,自我價值便開始提升。

圻:      運河,當你看到家洛成為你的伙伴,你有何感覺?

河:      很高興我們成為同路人,雖然他是過來人,但同樣也有自己的見證。與他合作讓我能夠更懂得他們的心態,在服侍的多方面接觸,豐富了自己的認知,認識不同的背景和老友記,可以更深地認識他們的故事。

後記

兩位大男孩受訪時都有點緊張,但講到服侍的經歷卻顯得十分起勁。原來「發現」和「發掘」老友記的可塑性是這麼興奮的事情;你願意成為老友記的人生教練?

3638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