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ncer (盧國健) 助理外展主任
這是關於與四間長沙灣食堂的故事,讓我們邊食、邊閱 讀、邊感受。想起著名日本漫畫《深夜食堂》描繪的不只是食物,同時也用食物結連起人與人之間的故事,它能夠由漫畫流行並延伸改編成電視劇,令人回味的是人情味。
我們早前邀請了幾間位於長沙灣區的食堂及教會參與一 個試驗形式的社區夥伴計劃,由基金及教會作金錢資助,我們聯絡食堂購買餐券並存放在教會。義工在探訪時向有需要街坊派發「餐券領取卡」,讓街坊到指定教會換領餐券後,再到食堂用餐。這個做法看來是違反行政效率的安排,但實情是每一個接觸點都希望參與的人有不同的交集,故事就有機會發生。

教會與街坊
教會願意走入社區, 與人交集。 同時, 餐券計劃也把 街坊帶到教會裡。領取餐券的同時,也擴大了互相接觸的空 間。有教會表示,街坊們除領取餐券外,也會留下來分享近況,還會參加早餐會、崇拜,甚至有些街坊表示願意接受教會探訪。這些人與人及教會的結連萌芽,只花了八個星期時間。
食堂與街坊
四間食堂本著服侍及幫助有需要人士的心態來參加計劃。由於餐券是二十元一張為單位,以現時的物價,四十多元一餐是常見的,四位食堂老闆都會慷慨地免除街坊數元餘額,在現時艱難的經營環境中,十分難能可貴。更有食堂老闆在計劃開始時,已主動說要額外捐助二千元支持這個計劃,關顧社區的心就如此默默的建立起來。
在訪問食堂老闆時, 雖然他們大都未能清楚說出街坊的名字,但言談間都確定認得那些街坊,也有老闆說,他們會彼此以老友記相稱。而不約而同地,老闆們都觀察到那些街坊很多時都一個人來食飯。從食堂老闆的視覺看見了這個「一個人」的社群,他們都有各自表述他們認為街坊的需要,但重要是他們都看見了,連結了。
食堂與教會
除卻送外賣外,食堂一向甚少與教會有連結。但由於這些餐券,透過食客的口述、協會的介紹、教會同工的幫襯,把不同的人連在一起。或許有一天,教會同工有需要找街坊時,可能要跑到食堂去。

協會是一張餐券、一塊叉燒、也是一道橋
八個星期的社區夥伴計劃試驗期接近尾聲, 我們已開始收到街坊查詢:「還會繼續嗎?有新的領取卡嗎?」 這些餐券除了幫助到受疫情下影響的街坊,同時也開發了小社區人與人之間的結連。 今次計劃中,協會就是那塊义燒,先把社區不同的人吸引過來,再一起想像可以怎樣結連吧。
鳴謝:
參與食堂: 尚小館、皇室冰餐、薰甘同味、龍興燒臘茶餐廳
參與教會: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雅斤堂、香港宣教會恩基堂、中華傳道會中心堂
計劃贊助: SF (MNT) FUND LTD. 、國際神召會、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