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機構介紹

協會於一九八七年因應聯合國倡導為「國際露宿者年」而成立,並於九二年將服務推廣至籠屋居民。「無家者」包括露宿者、面臨無家可歸和那些住在惡劣居所的人士,他們無家可歸或缺乏一個適切的家。隨著香港的經濟下滑,無家者的需求不斷增加,協會的事工更形重要。

馬太福音25章 裡主要提到我們服侍「最小的弟兄」就等同服侍主一樣,因他們既餓且渴,無家可歸,衣不敝體,身患疾病,出入監房,困苦流離……我們深信「口傳」平平安安回去的福音是不夠的,我們要「身傳」福音,介入他們的困境,與他們同行共渡,才能具體地彰顯神的愛。

服侍目標

  • 確保無家者得到基本的生活需要。
  • 幫助無家者建立一個健康的人生觀及人際關係網絡,重建與家人的關係。
  • 為無家者爭取公平和合理之福利權益。
  • 促進社會人士對無家者的了解和接納,建立一群委身的義工,同心服侍無家者。
  • 與教會建立伙伴關係,牧養無家者成為基督徒。

使命宣言

我們受託於上帝去服侍一群無家者,藉信仰與服務結合,為他們提供全人關顧的服務,回應他們身、心、靈和社交需要。靠著福音的大能,讓他們活出整全的生命。

關於我們

走過的路

^

1987

「基督教關懷露宿者協會」成立,藉基督信仰援助貧乏無依的人

 

^

1989

全港首部露宿者流動服務車啟用,主動接觸及服侍露宿朋友

^

1990

  • 開設首間位於九龍的活動中心,增添其他形式活動予露宿朋友
  • 易名為「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擴展服務居住籠屋和板間房居民
^

1991

首間短期宿舍成立,提供過渡期宿位,幫助宿友重新投入社會

^

1993

展開牙齒保健服務,為無家者帶來健康、笑容,重拾自信

^

1995

首屆「夜宿人艱」體驗式街頭露宿活動,喚醒社區人士關注無家者需要

^

1998

經濟走下坡,購置位於深水埗新宿舍,提供更多床位回應加劇需求

^

1999

擴大活動中心,讓更多籠屋居民及露宿者日間有所往,同時接觸信仰

^

2000

展開「關懷露宿者2000計劃」,進行深宵調查,以數據制定合適露宿者服務

^

2001

獲社署撥款支持為期三年之露宿者深宵外展服務,使外展服務得以擴展

^

2002

隨籠屋轉型為板房,外展服務推展至板房、天台屋及各類居住於惡劣居所人士

^

2003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聘請無家者,清潔大廈預防SARS,增添他們重投勞動市場信心

^

2004

服務成效(包括信仰介入)受社署認可,主動再續三年資助,並將資助範圍擴展至宿舍服務

^

2005

加強與教會合作,伯特利慈光堂差同工牧養無家者,強化敬拜及小組,人數持續增長

^

2006

總幹事到台灣交流服侍無家者經驗,開展宣教視野,及開始探討國內浪童服務

^

2007

開拓新里程,籌組隊工探討國內浪童事工服侍,期盼將過去20年服侍無家者經驗傳承

^

2009

  • 遷入新會址,同時拓展兩個宿舍至90多個床位,庇護更多因「金融海嘯」經濟型入住舍友
  • 在國內正式啟用服務流浪街童的家舍:福建省泉源少兒培育之家
^

2010

回應馬頭圍道塌樓事件,進行全港板房調查,了解舊區重建對租客影響,向政府反映實際需要

^

2011

回應舊區重建對租客的影響,與教會合作開展社區重建隊探訪,提供福利轉介等關懷支援服務

^

2012

展開一項官商民教的合作項目 ─「恩福之家」中轉宿舍,服侍面對危機的單親家庭及婦女

^

2013

出版《板間人生》影集,透過影像喚起社區關注這被忽略、活在貧困處境的一群

^

2014

舉辦大型義工訓練證書課程,培訓更多人服侍無家者,明白神如何看公義和教會使命

^

2015

屯門開展另一中轉家,由良心業主、教會及協會合作,為該區面臨無家可歸婦女及幼童提供短期住宿服務

^

2016

開展「發展為本」活動及計劃,培訓及發掘老友記潛能,復還天父賜予老友記的光芒

^

2017

服侍社區30年,透過研究和出版,展開對外經驗傳承,呼籲伙伴及教會起來服侍貧窮人

關於我們

執行委員會

 

主        席:江樹衡先生
副  主  席:鄧達強牧師
財        政:梁婉君女士
成        員:譚司提反牧師
李澤沛先生
梁國全傳道

顧        問:吳水麗先生 BBS, MBE, JP
 馬錦華先生 MH, JP
 賴淑芬博士 DTL
法律顧問 :鄭國洪先生

關於我們

服事團隊

 

友好夥伴

鳴謝

我們衷心感謝在禱告、金錢奉獻和義工參與上支持協會的教會、機構及個別人士。

特別嗚謝 (排名不分先後)

鳴謝香港公益金助「恩福之家」之
裝修工程 (2021-22年度)

最新消息/通告

暫無通告

招聘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