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司提反牧師 執行委員會主席

現今教會面對的是一個不斷破損的世界,人類經歷各種極大的缺欠,這缺乏不單是心靈上;也是在基本的生存需要上,但有些肢體則認為,教會只需要專注於「屬靈」的層面,他們從聖經中得到不同的論證。例如耶穌在伯大尼受膏時說「……常有窮人和你們一起……」,既然如此,為何基督徒要急於或過份熱心去「滅貧」呢?很多人得不到基本需要的滿足,是存着在現今社會裡的實況,基督徒毋須為此太過著急或過份的關注,再加上《啟示錄》指出神在地上最終極的目標,就是「救贖」各邦國、各支派、各語言的人,使他們可以「站在在寶座和羔羊前」歸榮耀於神。而不是終止飢餓,醫治疾病!同時保羅在羅馬書中直接指出,他是欠了羅馬人「福音」的債,而不是「糧食」的債!就如大使命所述「你們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而不是使萬民都有飽飯吃?

事實上,在伯大尼的對話中,耶穌正正是指出門徒的偽善,他們只看重自己的肉身需要;猶大的中飽私囊、其他門徒對權位的爭競,就連主耶穌在世上肉身最後的需要也沒有關注 一 受死、安葬…..。

作為主的僕人,教會要反思的是 ─ 我們服侍的主,我們崇拜的神,按著祂的本質、公義及慈愛,祂怎樣看待在世上連基本生存需要也缺乏的人,作出何種的回應呢?祂要求屬祂的子民,按祂的心意展示出自已的信實和憐憫。申命記15:11祂的指命是「因為地上的貧窮人永遠不斷絶,所以我吩咐你說『總要伸手幫助你地上困苦貧窮的弟兄。』」

在舊約中,耶和華按著「約」的關係,要求祂的子民援助而非打壓,這些無法自主得着生存需要的人 一 包括孤兒、寡婦、寄居者,或是受到不公義、強暴、壓迫下失去所有,甚至物資、能力的人。作為神的子民需要有系統地,有意識地供給這些人的各項需要 (利19:9,出23:11)。因為神的心意是叫人可以得自由、不受壓制。而神子民的責任是使缺乏基本生存需要的人,所受的壓制得到解開,神藉以賽亞宣告說:「我所要的禁食,豈不是要你鬆開兇惡的繩,解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豈不是要你把食物分給飢餓的人,將流浪窮人接到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而不隠藏自己避開你的骨肉嗎?」(賽58:6-7) 以色列人作為與神立約的子民,是必須使其他世上的人,不因缺乏和貧窮而失去生存的權利。所以,當以色列民忽視別人生存的權利,而不加援手於那些缺乏基本生存需要的人時,就會受到審判和懲罰 (西6:49-50)。他們的結局有如所多瑪!事實上,先知對神子民有兩大罪行的指責,一是拜偶像,另外是妄顧缺乏生存需要的人,而兩者卻是息息相關的,因為拜偶像就會對神硬心,自以為是,這是單顧自己的結果,因而會導致人有眼看不見、有耳聽不到,亦無從明白這些缺乏基本生存需要者呼喊?

箴言警告我們「塞耳不聽貧寒人的哀求的,他自己呼求,也不蒙應允。」(箴言21:13)

耶穌面對律法師在如何得永生的方法挑戰時,清楚的回應,指出得着永生的人:在「新約」蒙恩的人,他們的生命特徵是因着「盡心盡性盡意」愛神從而愛他的鄰舍,而在實踐時一定會將自己所有的,甘心樂意與這些有需要的人分享,並且毫無保留!

當耶穌差遣祂的門徒出去,代表祂履行世上的召命時,他們的任務不單只是在「言語上」、也在「行動上」為要使人得釋放,祂的指令是「要邊走邊傳」,說:「天國近了,要醫治病人、使死人復活、使痳瘋病人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給人」!基督賦予教會能力是要使人得自由、使人得釋放、不受壓制,而且是毫無保留地使用這些權能達至這個目標。事實上,教會一定不能只使用資源於傳「福音」的話語上,也要盡力於傳「福音」的行為上。

如果教會是跟隨基督的腳蹤,學祂的樣式,就會知道祂憐恤人的需要。祂要使破損得醫治、受壓迫得釋放、缺乏得滿足,祂對困苦無助的人絕不會袖手旁觀,因為祂憐憫他們 (太9:31-38)。

最困苦無助的人,常常是缺乏基本生存需要的人,所以當祂看見一大群沒有進食三天的人,身體軟弱到快要暈到時,就吩咐門徒去找食物給他們吃 (可8:20)。

教會要關心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是主的吩咐、是大使命的實踐、是免受指責和受罰的唯一途徑。

為此保羅鼓勵眾教會「凡是真實的、凡是可敬的、凡是公義的、凡是清潔的、凡是可愛的、凡是有美名的,若有什麼德行、若有什麼稱讚,你們都要留意!」教會應留意和關心這些缺乏基本生存需要的人,盡力使他們得到滿足,不再受壓制,並得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