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過渡性房屋重生
對於居住在惡劣居所的街坊,過渡性房屋的出現,的確能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心境也能有重生的機會。
對於居住在惡劣居所的街坊,過渡性房屋的出現,的確能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心境也能有重生的機會。
近年不少基督教文創專頁於社交平台盛行,信徒於新時代中通過不同媒體不斷整合回應時代的反思和神學觀。隨著風氣的帶動,同時亦興起了不少熱心信徒身體力行回應信仰,在香港和世界不同角落火熱服侍。
不經不覺,協會的Men’s Job 維修隊已成立兩年了,隊員的足跡遍佈板間房、劏房和公屋,為基層街坊處理過不少維修和家居事宜。他們的付出一方面祝福到很多有需要的街坊,另一方面他們也獲得豐富的生命得著。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踏入三十五周年了,今年沒有大型的慶祝活動,反之用更窩 心、更似一家人的方式共聚,無論董事們、同工、義工、老友記,在不同時段、以不同的形式參與,讓我們同心去數算神在這些年間所行的一切,點點滴滴盡是恩寵!
我讀神學第一年就來協會實習,畢業後進入協會服侍,到今天離開轉眼已經二十多年,曾經在外展、宿舍、福音部等不同部門事奉。回顧這二十多年與老友記同行,我覺得服侍最重要是能 自我謙卑、實踐關顧、明白接納、亦親亦友、鼓勵引導。
無論在機構、教會的層面分享,甚至協會新來的同工義工也會問到,探訪中最常遇到的瓶頸是如何在與無家者有不斷的話題延續,和保持探訪的初心。走入別人的生命中同行,的確是信仰的實踐最「貼地理身」的場景,但生命最弔詭亦是最寶貴之處,正正不在於話題的多寡、物資的豐富,而是生命的交融,用時間和心力去建立真誠的關係﹔並非高高在上的施予,從而看到每個生命在神眼中的獨特和世界不一樣的美麗!
於是我們很想透過「玩」,讓不一樣的相會進入街中……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