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SNAP – 「五星級」的家
哪裡是你的居所?或許是你的房屋或床鋪,但對於一群無家的朋友,目前的居所就是公園的長椅、街中的一角、天橋底下的空地、快餐店內的座位,甚或是心靈的深處。隨着城市急速發展,租金低廉的房間漸漸消失,導致部分人無法承受高昂租金,香港現時有超過一千名無家者持續面對無家的狀況。
哪裡是你的居所?或許是你的房屋或床鋪,但對於一群無家的朋友,目前的居所就是公園的長椅、街中的一角、天橋底下的空地、快餐店內的座位,甚或是心靈的深處。隨着城市急速發展,租金低廉的房間漸漸消失,導致部分人無法承受高昂租金,香港現時有超過一千名無家者持續面對無家的狀況。
曾聽民間團體以「人道災難」來形容基層人士的居住問題,筆者想起與無家者尋覓可負擔住處之經歷時,的確對此形容深有體會;或許,所謂的「無家者」也是由失衡的房屋政策衍生而來。綜觀不同已發展城市的情況,可負擔的房屋短缺確是全球趨勢,當中更隱藏著不同社會矛盾與政治衝突,而社會住宅 (social housing) 的出現,則是經過諸多社會改革倡議後,社會接納政府扮演房屋市場外的補救角色,以提供「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來解決弱勢人民的居住問題。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於一九八七成立,除了接觸部份九龍區與新界區露宿者外,本會亦於深水埗與長沙灣區接觸超過700戶住在惡劣居所的人士。隨著香港的經濟與政策變化,基層人士的住屋困境似乎沒有得到明顯改善。跟據本會臨時宿舍之工作參考,6星期臨時性及半年短期性的住宿安排根本未能使求助者日後應付市場上高昂的租金;而且求助對象更被擴大至單親家庭的支援上。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
6月19日長沙灣永隆街唐樓一單位火警事件,引起關注。只是短短數個月,該棟唐樓分別先後在二樓和四樓發生火警(備註1)。筆者最擔心的是,三樓正正是一劏多戶板間房的唐樓單位,若然發生火警後果則不堪設想。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