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衡時空下的相遇
這個春天,十多名無家者協會的老友記透過參與「同深童行夥伴計劃」,與數十名來自香港扶幼會則仁中心(小學部)的小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開展了一場有趣而有深度的交流。
這個春天,十多名無家者協會的老友記透過參與「同深童行夥伴計劃」,與數十名來自香港扶幼會則仁中心(小學部)的小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開展了一場有趣而有深度的交流。
協會幾位同工於4月參與由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籌辦的馬尼拉考察團,在9天裡走訪了超過三十多個當地教會、組織和基督徒領袖,學習當地城市轉化的經驗。菲律賓雖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但整體經濟運轉的成果只集中流向上層結構⋯⋯面對國家因貧富懸殊而衍生種種嚴峻的社會問題,當地信徒領袖如何迎難而上呢?
九個核心價值
我於上一期通訊分享了為何尋找機構的核心價值,今期則聚焦九個核心價值的定義、發現和應用。
「從前人哋睇我係過街老鼠,而家會叫我黎小子」,在協會10多年,每天上來中心的黎伯這樣說着。
「當我(在導賞團中分享)講自己故仔比中學生聽,佢哋聽得好留心,我會好開心」,住在板房的牛叔這樣說著。
「等我而家表演功夫你地睇」,一位曾經露宿街頭不和人溝通的老友記充滿自信地在同工面前表演。
是什麼讓他們轉變……?
三十週年紀念慶典主題「從無到豐盛‧由家至國度」簡潔有力地概括了協會過去三十年間走過的路,不停留於無家,甚至拓展至天上的家。這既深入又廣闊的工作不單需要協會上下同心耕耘,過去更招聚了不少教會、捐贈者、機構及義工一起同行。 當天晚會,協會與伙伴教會代表象徵性地點亮「Let’s Shine」的燈光,並邀請在場的參加者加入燃亮城市,將光帶進人群。
17歲吸食白粉、20年來出入監房、露宿多年。。。
今天,他失去了左臂,行路一拐一拐的,卻仍堅持出隊探訪露宿者。
為何?
“因為我可以改變,同樣我相信,其他人也可以改變!”
“只要我仍可走動,我也會出去探訪”,玉權堅定的說。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