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是你的居所?或許是你的房屋或床鋪,但對於一群無家的朋友,目前的居所就是公園的長椅、街中的一角、天橋底下的空地、快餐店內的座位,甚或是心靈的深處。隨着城市急速發展,租金低廉的房間漸漸消失,導致部分人無法承受高昂租金,香港現時有超過一千名無家者持續面對無家的狀況。
美國南加州大學有一群學生從建築入手,希望紓緩洛杉磯露宿者的住屋問題,著力設計出簡單的流動睡眠空間。同工借鑒與義工探討在社區落實該類空間設計的可行性,最終為一名老友記造出第一輛流動居所車以作暫時作息之所。流動居所車是一款長方形可伸展的滑輪木箱,結合日間收納及夜間休息的作用,老友記只要把內層木箱如抽屜般拉出來便能平躺休息。

「這輛車既檔風又堅固」阿蘇 (化名)興奮莫名地稱讚。對於「朝桁晚拆」居無定所的老友記來說,能有一處安身的地方已感到欣慰。阿蘇更堅持支付數千元以分擔製作流動車的開支,他說希望更多無家者也可以受惠。老友記之間能有這份同理與無私實在令人感動。
無「家」的處境除了是因為個人際遇,也涉及不同制度的拉扯。 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即使在街上「生活」,也經常面臨被驅趕、清理、歧視。政府至今仍未有「無家者友善政策」保障他們。難道他們就不是社會的一份子?難道他們連渴望得到基本尊嚴和安全感也是奢想?
近期留言